宁夏廉洁齐家好故事
情洒塞上留清香
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,生前没有显赫地位,没有惊天壮举,没有磅礴豪言。但是,他有一颗对党的赤诚之心,留下的是一串熠熠闪光的足迹。他,就是吴忠市农机公司原经理、党支部书记、离休干部赵根利。
“我是党员,党叫干啥就干啥”
赵根利1929年出生于陕西长安县一个农民家庭,1949年7月高中毕业后,先后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(延安大学)、西北党校、北京双桥农机学校学习,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工作。
1951年,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筹建宁夏灵武农场。赵根利作为第一批支宁干部被派遣到这里。他和另外15个年轻的伙伴,乘坐大卡车,颠簸了6天到达灵武。刚刚规划的灵武农场地处县城西边,放眼望去漫漫黄沙,十分荒凉。作为灵武农场首批拓荒者,赵根利没有退缩。他们推沙造田,植树造林,年复一年。如今,站在灵武农场的高处望去,一望无际的沙荒地早已不见踪影。绿树成荫,沟渠纵横……一幅美丽富饶的现代化农场的新画卷映入眼帘。
赵根利在灵武农场工作了7年。他开过拖拉机、担任过农场的统计、保管和采购,还当过场团支部书记、场党委秘书和办公室主任。1958年1月他奉命调往吴忠回族自治州民政处,1959年6月,组织又调他到吴忠电影院担任院长兼任文化支部书记。1970年4月,他又服从组织安排,担任吴忠市农机局副局长兼任农机站站长、农机公司经理、党支部书记,一干就是20年。从调训学习、奔赴工作岗位,直到1990年11月离休,他一共在7个单位、9个岗位上工作过。每次工作变动,他从不讲条件,毫无怨言,背起行李就走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是党员,党叫走哪就走哪,党叫干啥就干啥”。
“公家的东西就是公家的”
赵根利工作的40年里,有个始终不变的做人原则:公家的东西一点儿都不沾。他常说:“咱共产党员办事就要公私分明,公家的东西就是公家的,不能随便拿,随便用。”
他公私分明,从没有利用权力为自己家人捞过好处。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,艰苦岁月里,他从来没有利用工作便利把手伸向公家财物。“当年我们和赵根利一起工作的同志,最敬佩他从不用手中的权力,为自己和家人谋好处。不占公家一丁点儿便宜,只讲奉献。”跟赵根利共事多年的马金龙老人如是说。
“房子好着呢,能住就行”
翻看封存了几十年的档案,我们看到,从1951年到1990年,赵根利的鉴定书中都有这样的话:廉洁自律,克己奉公,先人后己。在工作岗位上,每逢遇到调工资、分房子和评先进时,赵根利总往后缩,从不争抢。领导和同事都替他说话,可他却说:“先给别的同志吧,我条件还好呢”。其实老人一直住在吴忠市妇幼保健院旁一处狭窄的小院里。一些老朋友、老同事都劝他换个楼房住,可赵根利老人说:“房子好着呢,能住就行。”
“做事不要老想走后门”
赵根利一辈子对自身要求严,对家人、亲属要求更严。“凭你们自己的本事去做事,不要老想走后门求人。”在赵根利女儿的记忆里,这是父亲对家人常说的一句话。赵根利一起共事过的领导、同事,后来有在自治区担任省级、厅级干部的。但他从没有为自己家里的事找过他们。他的女儿一直在医院当大夫,他的儿子干锅炉工一直到退休。2008年他家被评为“平安家庭示范户”,2015年被评为“孝老爱亲最美家庭”。
2016年3月4日,赵根利带着对亲人的无限眷恋、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永远离开了我们。“老赵这人一辈子老实、善良、人品端正、作风正派,对工作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。”和赵根利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们都这样评价他。(作者 吴忠市纪委 王钟辰)